拜登上任以后,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东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以南海为切入点,以及运用各种利益诱惑的手段,挑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近期,一波三折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终于在华盛顿拉开了帷幕。
拜登举办的这场鸿门宴,毫无疑问离不开中国这个核心话题,那么东盟各国将会是什么样的态度?拜登究竟能不能在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方向搅动风云呢?
对此,我们不妨从近期东盟各国对待这场峰会的反应,以及拜登政府可能使出的招数,对未来的局势做一个简单的推测。
一
时隔6年再开峰会
东盟能对美国重拾信心吗?
仔细算来,美国-欧盟峰会已经有6年没有举办了,而且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
之所以隔了这么久,主要是因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刚上任不久就毅然决然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缘故。
那么,时至今日,拜登政府能否通过这次峰会重拾东盟各国的信心呢?
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说没有,但是并不大,理由如下:
其一,双方“道不同”。
从东盟官方文件称这场峰会为“历史性会议”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显然是抱了相当大的期待的。
东盟各国渴望与美国加强关系,无疑就是希望在经济发展、应对疫情以及环境、安全问题等方面得到美国的支持。
而美国积极拉拢东盟,更多的则是打着所谓的“致力于推进建设自由、开放、安全、联通和有韧性的印太”的幌子,加强跟东盟各国的军事合作,在南海方向给中国“添堵”,以达到他们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的。
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自都有各自的算盘,这场谈判无疑就会相当的艰难。
其二,东盟对美国的信任度明显不足。
在谈及这场美国—东盟峰会时,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一位名为胡逸山的研究员这样表示:
美国肯定希望东盟国家进一步远离中国,然而如果那样做跟中国的经济合作怎么办(要知道,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另外从战略角度出发,如果跟中国起冲突的话,美国能给我们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吗?
这位新加坡专家显然是对美国信心不足。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一方面是东盟各国对中国经济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对于美国从阿富汗紧急撤军时对盟友不管不顾的自私行为,以及此次俄乌发生冲突以后美国隔岸观火的态度。仅从这两点就难以让东盟对美国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而如果没有信任的支持,谈合作也就只能是一个空架子。
新加坡这个与美国关系走得很近的国家都信任度不足,东盟其它国家的态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其三,美国对东盟其实并没有多么重视。
此前,印尼《雅加达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赴拜登之约》的文章指出,这场美国-东盟峰会本来是定于3月28日至29日,纪念双方开启对话45周年之际举行的,然而由于那个时期俄乌局势正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拜登无暇东顾,以及会期与东盟多国领导人的日程安排相冲突才被迫延期到5月份。
由此可见,比起俄乌局势来,东盟对于美国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而且笔者认为,所谓的美国—东盟峰会日期与多国领导人日程安排相冲突,只不过是东盟为了搪塞尴尬而已。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理由。
二
美国对于东盟的重视程度
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如果说将峰会延期只是因为事情有轻重缓急,拜登政府必须优先处理俄乌局势,并不能完全说明美国不重视东盟。
那么,笔者就再给大家举几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
1.拜登“太忙”,没有时间安排双边会晤
对于这场峰会的日程安排,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在此前的记者会上提到,拜登将于12日在白宫为东盟领导人设晚宴,然后13日下午会参加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峰会,峰会的时间大约为2小时。
而关于是否会安排与各国领导人的双边会晤,美国驻柬埔寨大使帕特里克·墨菲的回答则是“峰会时间已经很长,拜登自己也很忙”。
显然,所谓的很忙就是不重视而已,如果对东盟各国足够的重视,拜登即使再忙也是能抽得出时间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柬埔寨,近期也传达出了对此事颇有微词的态度。
柬埔寨首相洪森的助理部长兼顾问高金华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这样表示:作为东道国,作为一个大国,美国对前往华盛顿的客人(东盟多国领导人)应该更加慷慨,特别是在将要谈论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候。